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與法相會英文講座 舉重若輕佛教生死觀
2024-07-30
佛光山西方寺於7月26日舉辦「與法相會」英文講座(Thank Buddha It’s Friday,TBIF),禮請美國菩提海佛教協會(American Bodhi Sea Buddhist Association)住持隆雲法師主講「佛教生死觀」(The Buddhist Perspective on Death and Dying),與美加和東南亞40名實體及線上聽眾,探討死亡議題,以正念面對死亡,舉重若輕,生死兩相安。
作為首位獲得美國專業牧師協會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高級認證(BCC-PCHAC)的外籍佛教人士,也是史丹佛大學醫療中心的專業精神關懷顧問,隆雲法師先以臨床案例分析,指出一般人將壽終正寢視為「好死」,而年輕人的意外死亡則為「壞死」。然而,佛教認為死亡的好壞取決於「心念」的去處,心念的重要性不可言喻。
隆雲法師闡述,釋迦牟尼佛在證道前雖貴為太子,但看透世間無常,唯生老病死相續不斷,因而生起尋求解脫生死、不落六道輪迴之覺醒,將「渴愛」(craving)列為輪迴之因,而八正道則為解脫輪迴的藥方。隆雲法師再以「搬家喬遷」譬喻死亡,色身在每一期的死亡如燃燒殆盡的房子,「渴愛」除了是火,也如同助長燃燒的風力,以勤修八正道釜底抽薪熄滅火勢,是停止輪迴的根本辦法。
「您準備好面對死亡了嗎?」隆雲法師說明心念與因果業力的關聯及重要性。每個人在身口意三業造作累積的業力,以及面對死亡當下的心態,決定了往生何處。如果沒有平日的修持與準備,憂慮及恐懼是一般人面對死亡最常見的兩種心態。每個人都有「往生何處、如何往生」的決定權,秉持正念,輔以日積月累積極行三好,為自己儲存往生資糧格外重要,往生操之在己,坦然以對,無須害怕。隆雲法師並分享他引導臨床個案,以禪修培養「正念」,有助於緩解焦慮的研究報告。
「生死是一體的,不是兩個,生了要死,死了還會再生,所謂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循環不已,生也不足為喜,死也不足為悲啊!」隆雲法師援引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著作《迷悟之間.生死一如》篇章的開示為結語,勉眾以正念面對死亡,從當下積極修行,共成佛道。
作為首位獲得美國專業牧師協會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高級認證(BCC-PCHAC)的外籍佛教人士,也是史丹佛大學醫療中心的專業精神關懷顧問,隆雲法師先以臨床案例分析,指出一般人將壽終正寢視為「好死」,而年輕人的意外死亡則為「壞死」。然而,佛教認為死亡的好壞取決於「心念」的去處,心念的重要性不可言喻。
隆雲法師闡述,釋迦牟尼佛在證道前雖貴為太子,但看透世間無常,唯生老病死相續不斷,因而生起尋求解脫生死、不落六道輪迴之覺醒,將「渴愛」(craving)列為輪迴之因,而八正道則為解脫輪迴的藥方。隆雲法師再以「搬家喬遷」譬喻死亡,色身在每一期的死亡如燃燒殆盡的房子,「渴愛」除了是火,也如同助長燃燒的風力,以勤修八正道釜底抽薪熄滅火勢,是停止輪迴的根本辦法。
「您準備好面對死亡了嗎?」隆雲法師說明心念與因果業力的關聯及重要性。每個人在身口意三業造作累積的業力,以及面對死亡當下的心態,決定了往生何處。如果沒有平日的修持與準備,憂慮及恐懼是一般人面對死亡最常見的兩種心態。每個人都有「往生何處、如何往生」的決定權,秉持正念,輔以日積月累積極行三好,為自己儲存往生資糧格外重要,往生操之在己,坦然以對,無須害怕。隆雲法師並分享他引導臨床個案,以禪修培養「正念」,有助於緩解焦慮的研究報告。
「生死是一體的,不是兩個,生了要死,死了還會再生,所謂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循環不已,生也不足為喜,死也不足為悲啊!」隆雲法師援引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著作《迷悟之間.生死一如》篇章的開示為結語,勉眾以正念面對死亡,從當下積極修行,共成佛道。
最新消息
2025年中馬區佛學會考 覺誠法師勉勵考生解行並重
2025-09-29新馬寺750人佛學會考 落實人間生活佛教
2025-09-292025佛學會考 深入佛學展現信仰與傳承
2025-09-29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訪慈恩寺 光明大學藝術學院交流
2025-09-29多倫多佛光山佛化婚禮 佛青感恩常住
2025-09-29北雪梨佛光緣考生祈福 有願必成光明在望
2025-09-29光明和平節於南華寺登場 照亮心燈傳遞智慧與慈悲
2025-09-29兒童青少年多元課程 西方寺打造佛學共同家園
2025-09-29大慈佛社詩歌講座 思想起島嶼在地風情
2025-09-29茶禪圓韻慶中秋 北雪梨佛光緣「四給」人月共團圓
2025-09-29
相
關
消
息